基本信息
汉字:蚧
读音:jiè
部首:[虫] 虫字旁
笔画:总笔画:10 部外:4
异体字:疥?
字形结构 :左右
统一编码:基本区U+86A7
其它编码:五笔:jwjh 仓颉:lioll 郑码:iond 四角:58120
笔顺编码 :2512143432
笔顺笔画 :丨フ一丨一丶ノ丶ノ丨
笔顺名称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撇 捺 撇 竖
蚧字的意思
见〖蛤蚧〗。
蚧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蚧
jiè ㄐㄧㄝˋ
◎ 〔蛤(gé)蚧〕同“蛤”。
英语 a red spotted lizard, used as medicine
德语 Schildlaus (S)
法语 crapaud cornu
蚧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蚧 jiè
〈名〉
(1) 蛤蚧 [a red-spotted lizard]。爬行动物,壁虎科。头大,尾灰色,有红色斑点,中医用作强壮剂
(2) 介壳虫 [scale insect]。蚧总科。成虫极小,雌虫无翅,雄虫有前翅一对,体背有蜡质硬壳或蜡质覆盖。种类很多,大多是果树、林木及农作物的害虫,如吹绵蚧、梨园蚧等
蚧字的辞典解释
蚧ㄐㄧㄝˋjiè参见「[[蛤蚧]]」条。
蚧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蚧【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類篇》居拜切,音介。《大戴禮》魚遊於水,鳥飛於雲,故冬燕雀入於海,化而爲蚧。
又蛤蚧。《本草》蟇首細鱗長尾,生嶺南,在古牆壁及榕木閒。《元陳孚詩》龍眼花開蛤蚧鳴。
又地名。蝗蚧潭,見《襄城縣志》。
又《韻會》通疥。《後漢·鮮?傳》邊陲之患,手足之疥瘙。字或作蚧。《直音》亦作?。
蚧字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疥【卷七】【疒部】
搔也。从疒介聲。古拜切
说文解字注
(疥)搔也。搔音穌到切。疥急於搔。因謂之搔。俗作瘙。或作㿋。穌到切。今四川人語如此。禮記釋文引說文疥、瘙瘍也。文?登徒子好色賦注引疥、瘙也。皆以俗字改正字耳。後漢書烏桓傳曰。手足之蚧搔。章懷音新到反。蚧同疥。釋名曰。疥、齘也。癢搔之齒䫴齘也。从?。介聲。古拜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