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汉字:疣
读音:yóu
部首:[疒] 病字旁
笔画:总笔画:9 部外:4
异体字:肬????
字形结构 :半包围
统一编码:基本区U+75A3
其它编码:五笔:udnv|udny 仓颉:kiku 郑码:tgr 四角:00112
笔顺编码 :413411354
笔顺笔画 :丶一ノ丶一一ノフ丶
笔顺名称 :点 横 撇 点 提 横 撇 竖弯钩 点
疣字的意思
皮肤病,病原体是乳头状瘤病毒,常见的有扁平疣、寻常疣等。扁平疣是针头至绿豆大小的丘疹,数目较多;寻常疣是针头至黄豆大小的丘疹,表面粗糙,数目较少。不痛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也叫赘疣。寻常疣通称瘊子。
疣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疣
yóu ㄧㄡˊ
◎ 一种皮肤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黄褐色的小疙瘩,不痛也不痒(俗称“瘊子”)。
英语 wart; tumor; goiter; papule
德语 Hühnerauge (S),Knötchen (S),Warze (S)
法语 goitre
疣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疣
肬 yóu
〈名〉
(1) 皮肤病名 [wart]
肬,赘也。从肉,尤声。——《说文》
肬,肿也。——《广雅》
今学曾未如肬赘。——《荀子·宥坐》。注:“结肉。”
(2) 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跟正常的皮肤颜色相同的或黄褐色的突起,表面干燥而粗糙,不疼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如:疣子(疣。皮肤上长的肉瘤);疣疮(疣子)
(3) 用同“尤”。怨恨,归咎;过失 [hate;fault]
三皇之时,食肉衣皮,巢居穴处,以崇质朴,岂复须章黼之冠,曲裘之饰哉。然其人称有德,而孰疣之。——汉· 牟融《理惑论》
疣字的辞典解释
疣ㄧㄡˊyóu 名皮肤上突起的小肉瘤。唐·杜甫〈草堂〉诗:「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疣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疣【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羽求切《集韻》《正韻》于求切,?音由。《玉篇》結病也。今疣贅之腫也。《釋名》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莊子·大宗師》附贅縣疣。《山海經》求如之山,滑水出焉,其中多滑魚,食之已疣。《註》疣,贅也。音由,結肉也。
又《集韻》尤救切,音宥。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