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汉字:掆
读音:gāng
部首:[扌] 提手旁
笔画:总笔画:11 部外:8
异体字:扛㧏??
字形结构 :左右
统一编码:基本区U+6386
其它编码:五笔:rmum 仓颉:qbtu 郑码:dld 四角:57020
笔顺编码 :12125431252
笔顺笔画 :一丨一丨フ丶ノ一丨フ丨
笔顺名称 :横 竖钩 提 竖 横折钩 点 撇 横 竖 竖折/竖弯 竖
相关成语:
掆字的意思
同“扛2”。
掆字的基本解释
● 掆
gāng ㄍㄤ
同“扛”。舉;抬。《玉篇•手部》:“掆,舉。” 頂。《西遊記》第五十六回:“獃子慌了,往山坡下築了有三尺深,下面都是石脚石根,掆住鈀齒。”
● 掆
gàng ㄍㄤˋ
扛,舉。《廣韻•宕韻》:“掆,捎掆,舁也。出《字林》。” 【漢典】
掆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掆 gāng
〈动〉
(1) 抬。通作“扛” [(of two or more people) carry together]
疾患困笃者,悉掆移之。——《南史·齐纪下》
(2) 顶住 [withstand]
呆子慌了,往山下坡下筑了有三尺深,下面都是石脚石根,掆住钯齿。——《西游记》
掆字的辞典解释
掆ㄍㄤgāng 動舉。玉篇·手部:「掆,舉。」同「扛 」。
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掆【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居郞切,?音岡。舉也。《唐書·儀衛志》掆鼓金鉦。
又《唐韻》古浪切《集韻》居浪切,?岡去聲。《字林》捎掆,舁也。或作扛。
又作抗。
掆字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扛【卷十二】【手部】
橫關對舉也。从手工聲。古雙切〖注〗與掆同找,或作抗。又與?同。《韻會》通作?。
说文解字注
(扛)横關對舉也。以木横持門戶曰關凡大物而兩手對舉之曰扛。項羽力能扛鼎。謂鼎有?、以木横貫鼎耳而舉其㒳耑也。卽無横木而兩手舉之亦曰扛。卽兩人以横木對舉一物亦曰扛。字林。捎、掆、舁也。匡謬正俗曰。音譌。故謂扛爲剛。有造掆字者。故爲穿鑿也。西京賦作?鼎。?卽䚗。魏大饗碑作䚗鼎。䚗者、扛之叚借字也。从手。工聲。古雙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