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怎么读 午的意思

【午】字共有1个读音: [wǔ]

基本信息

汉字:

读音:

部首:[十] 十字旁

笔画:总笔画:4 部外:2

异体字:?

字形结构 :独体字

统一编码:基本区U+5348

其它编码:五笔:tfj 仓颉:oj 郑码:maed 四角:80400

笔顺编码 :3112

笔顺笔画 :ノ一一丨

笔顺名称 :撇 横 横 竖

相关词语: 日午 乍午 午节 午后 中午 映午 正午 午门 过午不食 午牌

相关成语: 旁午构扇 旁午走急 祁奚举午

午字的意思

1.地支的第七位。

2.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一点到十三点。

3.日中的时候(十二点)。

午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wǔ ㄨˇ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用于计时: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间。饭。睡。休。夜(半夜、子夜)。古同“忤”、“迕”,逆,背。

英语 noon; 7th terrestrial branch

德语 7. Tier im chin. Tierkreis - Pferd

午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象形。本义:御马索)

(2) 同本义 [rope that use to manage horse]

[甲骨文“”字]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3) 地支的第七位 [the seventh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4)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曰敦羊。——《尔雅》

(5) 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五月阴气逆阳,冒地而出。——《说文》

(6) 用以纪日

之日,日始有谪。——《左传》

(7) 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白天十二时 [noon]

战于彼。——《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时已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8) 又如:枕(睡);牌(时);晌(晌);炮(正的号炮);火(正烈日);天(中);斋(中的斋食);暑(中的暑气);漏(时滴漏);际(初);上(中前);潮(正的潮水);茶(饭后的茶水)

(9) 十二肖属马,因亦为马的代称 [horse]。如:日三公(马)

(10) 干支逢五日。亦特指五月初五 [five]。如:端;重;月(五月);节(端五节)

(11) 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为正南,因以为南方的代称 [southern]。如:上(南方的上空)

词性变化

〈形〉

(1) 纵横相交 [crisscross]

度尺而。——《仪礼》。郑玄注:“一纵一横曰。”

(2) 又如:(交错杂沓的样子);道(纵横交贯的要道);贯(十字形交叉贯穿);割(交叉切割)

〈动〉

(1) 通“仵”。违反 [violate]

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礼记·哀公问》

朝臣舛。——《汉书·刘向传》

(2) 通“迕”。抵触,相遇 [conflict;meet with]

视可其军、取其将…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荀子·富国》

午字的辞典解释

ㄨˇwǔ 名

地支的第七位。

时辰名。约当上十一点到下一点。

泛指白天的中间时段。如:「正」、「中」。《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游气高褰。」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汗滴禾下土。」

姓。如汉代有汝臣。

白天或夜晚中间时段的。如:「餐」、「饭」、「夜」。

违背、抵触。《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朝臣舛,胶戾乖剌,更相谗愬,转相是非。」通「牾」。

ㄏㄨㄛ˙huo

参见「[[晌]]」条。

午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午【子集下】【十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疑古切,音五。《說文》牾也。五月隂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徐曰》五月陽極隂生。仵者,正衝之也。

又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淮南子·時則訓》斗五月指午。

又《廣韻》交也。《韻會》一縱一橫曰旁午,猶言交橫也。《儀禮·特牲饋食》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註》縱橫割也。《禮·內則》男角女羈。《註》午達曰羈。《疏》度尺而午,令女剪髮,留其頂上,縱橫各一,相通達也。《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註》旁午,分布也。

又舛午,違背也。見《前漢·劉向傳》。

又《前漢·劉向傳》水旱飢蝝,蠭午?起。《註》猶雜沓也。

又《段成式詩》良人爲漬木瓜水,遮却紅腮交午痕。

又《韻會》馬屬午。晉姓司馬,因攺司馬官爲典午。

午字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午【卷十四】【午部】

啎也。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凡午之屬皆从午。疑古切

说文解字注

(午)啎也。啎者、屰也。五月侌气啎屰昜。冒地而出也。啎屰各本作午逆。今正。律書曰。午者、陰陽交。故曰午。律曆志曰。咢布於午。天文訓曰。午、仵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仵逆也。廣雅釋言。午、仵也。按仵卽啎字。四月純陽。五月一陰屰陽。冒地而出。故製字以象其形。古者横直交互謂之午。義之引申也。儀禮度而午。注云。一縱一横曰午。象形。各本無此二字。今補。此與矢同意。矢之首與午相似。皆象貫之而出也。疑古切。五部。凡午之屬皆从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