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感言【优秀4篇】_范文感言作文

时间:2024-08-19 11:31:55

记者感言篇1

去年记者节,是因为一个报道没有出来而有感慨,今年的记者节是因为一条祝贺短信而记得,当然,今年记者节也是碰巧,刚刚也有自己一个专题报道出来了,但因为是关于政协副主席之死的,所以一上午领导来电话,还是搞得人有点担心,生怕触及政治,可说,记者节,不是记得是媒体同业者的一个节日,更多是让我们记得,我们对于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感慨在当下的这个环境里,媒体的生存,媒体从业者的发展。

记者,是一个让人荣耀的称谓吗?但在体制内,很多人都自谓是记者民工,在社会上又出现封口费一事,真真又是让人感觉有点自甘堕落。记得研究生毕业那会,虽然有很多机会,但作为导师五个弟子的唯一一个去了媒体的我来说,是对自己一个信念的坚持,还是对老师的一个安慰呢!至今,或许我不是最好的,但在于学新闻的,难道理想不是做一个优秀的记者吗?理想与现实,考虑眼前利益,其实也着眼于发展前途。

做记者,不仅在于外部环境,同时也在于媒体自身的环境。面对利益诱惑,面对阻扰,面对重重的探访真相的困难,作为一个有想法,有坚持的记者,或许我们都可以克服,但如果再加上自身的环境,我们所寄生的媒体环境也是一点都不理想,那我们,工作是否就真是就为了谋生呢?在我身边,在我的同行圈里,我感觉,除了养家糊口,大部分人心底里其实都还是有些精神寄托的,这一点精神寄托,不仅在于我们在探寻真相,报道老百姓关心的新闻或是满足老百姓的娱乐享受,更实际的,其实还在于我们其实可以帮助到人,我们有一种工作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心里,来自尊重,来自于社会及人们对记者的期望。所以,话说回来,记者行业,这个行业是有职业信仰、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但如果在整个社会舆论环境,生存环境变得更糟糕的情况下,我们的坚守,难道就是能超脱现实的吗?

在对记者有太多寄托、太多期望的同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对于民众的人心呢?每一个人,除了职业的这个身份之外,每个人也都是社会民众的一员,对家庭,对亲朋戚友,对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我们是否又都保持了一份人心呢?这人心,是人的善意、是人的爱心、是人的怜悯之心,是人的上进求尊重之心。每个人,都希望活得有保障,每个人也都希望活得有尊严,所以,对于记者之期望,是一份要求,也是一份自身的担当,记者与民众有区别,但同样,民众也当有自身的要求。民众媒介素养,或许说的是一个专业问题,是公民素养问题,但如果大家都想生活得好一点,都想在保障自己权益方面有公正对待之时,那就不仅需要对记者有要求、有期望,同时也在于每个人都希望记者那样一样希望自己,这样,记者不仅可以做得更有希望和更专业,同时我们大家也都能生活得更好。

希望与失望同在,荣耀与失落同行,记者工作是一份光荣,也是一份辛苦,在记者节说记者,不仅在于媒体从业者的要求,同时也在于民众的期望和努力。环境,不单独是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

优秀记者感言篇2

静悄悄的,记者节又到了。

由于自己和然然一齐感冒,这天看到“小二读帖:中国记者也有节”才明白11月8日是连半天假也不放的“记者节”。为此,国内云南26家媒体“宣誓承诺放下‘灰暗新闻’”:“做负职责媒体,让新闻更加温暖、更加阳光、更加有力量”。这当然是个好的方向,媒体、记者,一向有“社会良心、无冕”等等的称号,他们若能更清楚的认清自身职责、勇于负起职责,而不是随波逐流和唯利是图,当然是社会与民众之福。

另一方面,记者节不仅仅需要强调职责,更需要强调权利而不仅仅仅是福利。我们至今还时常听到记者挨打、被防、被限制、被传唤、被诬告等等的新闻。在这样的新闻舆论环境下,如果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人身权利还得不到足够保障的话,又如何保证公众可能得到*和阳光呢

记者是观察者,报道者,也是记录者。每逢重大的事件,都有记者在场。此时,记者就成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扮演着古代史官的主角。

伍皓:“做负职责媒体”

做负职责媒体,首先是要对新闻负责;必须要对公众负责;归根结底是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目的是为了重塑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负职责媒体”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在追求公开、透明、阳光、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记得《南方周末》上刊载过一篇文章,讲述新闻与历史的关系。文章认为,历史是古代的新闻,而新闻是当代的历史。这一番话,是值得反复引用的。我一向认为,记者就应学习历史,以加强对事件的整体把握,加强使命感和职责感;历史学家也就应关注时事,以便给材料注入生命。历史与现实,是能够相互对照的。

我们生活在历史之中。这天的时事,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中国,我们既不能够准确地报道时事,也不善于经常地回顾昨日发生的事情。我们既没有新闻,也没有历史。于是,我们沉溺在不断进步的幻觉之中,却走在老路上面。我们自以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三次直至很多次。我们天天在觉悟,结果却是被新的石头再绊倒很多次。

刘松萝曾说:中国的问题,个性是*问题,就是在缺乏报道,缺乏记录并且缺乏对旧闻的回顾的社会条件下日甚一日,直到积重难返。

因此,中国需要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够冷静地观察时事,把事件客观地报道出来,准确地记录下来。在重要的时刻,他们又能够把历史记录拿出来以供社会对照之用。当社会沉沦的时候,他们的是非标准不随着社会沉沦。当社会扭曲的时候,他们的记录不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当社会选取遗忘的时候,当社会在娱乐中醉生梦死的时候,他们就应记住那些有可能让自己,让权贵,让大众不快乐的事情。记者和学者,当然就应是肩负这种使命的人。

我不埋怨大众。大众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有权利只思考眼前的事情。同时,就应有人去思考长远一些的问题。这是一种社会分工,与精英和民粹没有太大的关联。有些人的虚名,或者因为虚名而产生的实利,就就应来自他们思考了大众没有思考的问题,承担了大众没有承担的精神痛苦。

假如有人不愿再承担精神上的痛苦,他们能够选取退却,让新来者承担这一社会主角。但是,假如有人不愿意承担痛苦和风险,却仍然以记者和学者自居,这就是在欺世盗名了。至于那些歪曲事实,模糊逻辑,倡导遗忘,麻痹社会,降低社会肌体的疼痛感的人,就应被称为记者和学者中的败类。

把事件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无奈,是我们在有些时候能够做的事情。同时我相信,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呐喊》的自序里,鲁迅先生记录了此刻已经被熟知的他与钱玄同先生的对话。

鲁迅:“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此刻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期望。”

看似无望的时候,愿意沉睡的人继续沉睡吧。不愿意睡或者睡不着的人们,不妨加入记录者的行列。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社会的记录者正在增加。以前,我们听说过有神话般的西方记者,他们周游世界,又能够随时把文字和图片传到报社,在报刊上发表出来。这天,这已经我们成为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了。的不同,就是大多数人只能在网上发表。能够说,每一位网上作者,都是广义上的记者。很多新闻,就是由他们带给的。

更值得庆幸的是,网上的报道和记录已经起到了作用。周正*照事件,“躲猫猫”事件,周久耕事件,邓玉娇案件,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等等,都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有些还得到了应有的处理。

刘松萝曾在《天价和地王:我们无能为力,但是能够记录下来》中说:“我们无能为力,但是能够把这一切记录下来。我们要记住:是谁在操纵房价,谁在放松监管,又有哪些专家在为财阀张目。一句话,是谁在*。我坚信,报应会来到的。”此外,假如我们把看到的暴力拆迁记录下来,把市政工程中的*现象记录下来,把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记录下来,就能够构成威慑的力量,就能够推动中国的进步。

写作本文的时候,我看到了《南方都市报》的社论,《记者:观察者、记录者、参与者、改造者》。在此,向《南方都市报》致敬。

我们是社会的记录者。我们拒绝强权,拒绝遗忘,拒绝商业霸权,拒绝泛娱乐化,力求为社会,为后人留下真实的记录。我明白,还有很多网络关注的事件没有得到解决,有些事件甚至在网络上无法讨论。但我坚信,只要有人还在记录,中国就有期望。

记者节感言篇3

如果一个人的兴趣和理想能够合二为一的话,那么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如果一份职业能让自己的灵魂触及到从未达到过的高度,那么他是最幸运的人。有幸如愿成为一名记者,让我品尝到世间这份难得幸福和幸运。

我是幸福的,记者的职责要求我以发现真善美为己任,以传播正能量为信念,将属于一切美好的种子播在自己和别人的心里;作为一个记者,我也是幸运的,因为我有机会真实地触摸到了万物变化、人生百态,有幸见证人在命运支配下的无奈和挣扎以及人在逆境中奋起反抗时所爆发的如火山喷涌般的能量,在他人的故事里,我体会悲喜交加的感动,在笑与泪的转化中,看清自己,不断成长,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更加学会了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

在当记者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也是个经历过故事的人了,有了些许岁月积淀的智慧和能量,似乎已经带有了某种领略了人生百态的沧桑感,然而,当我以记者的身份开始接近我不了解的生活时,我开始发现自己的肤浅,对人生这个大课题,还真是了解的太少太少了,这个世界有着许多我不知道的事情,这些不断获取的新知开始重新构建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二十多年那些根深蒂固的认知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化学反应,记者这个职业让我对世界越来越糊涂,也越来越清醒。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这样吗?我看不尽然。那些为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生活困苦的人们送去温暖的志愿者“熙熙攘攘”为“利”而来吗?有人说他们在作秀,有人说他们一定有利益可图,也有人说他们是有钱烧得慌。既然作秀,他们为什么能够年复一年自掏腰包无数次的去做秀,要你去,你去吗?既然为了利而来,那些这样认为的人也可以奔着这一目标来做做好事,亲身体验下究竟从中会得到什么好处;既然钱多的烧得慌,看看这些志愿者的身份、出身、工资情况,也许你会发现他们还没有你我挣得钱多。那他们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说到底,他们也是有所图的。他们图的是自己内心的一份满足和心安。因为他们有这世界上最柔软的心,看不得身边存在着苦难和不幸,看到弱势群体会不由自主地靠近他们,给予自己能给予的一切。作为记者,我有机会能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些志愿者,并深深地被他们感动,是我的荣幸。所谓“近朱者赤”,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因此我要大声地说出他们的故事,让爱的火种传播的更久远。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如果你还是这样认为的,让我告诉你,是你对感情了解的太少,一如当初的我。纵然这世界上真有那样绝情的夫妻,但却也存在不少“情比金坚、生死相依”的感情。也许他们本人并不认为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只是认为做了自己份内的事,然而,几十年如一日的相守之后,如今读起他们的故事,依然能让我们这些旁观者潸然泪下。人生的路真的很长,永远不知道在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事情,在跌倒受伤后能驮着你继续走的那个人一定是值得我们为之点赞的人。作为记者,何其有幸,看到了那么多对经历过大风大浪和艰难困苦的考验后,依然能相携一生的夫妻,我觉得他们才是人生路上最美丽的风景。

看多了这些各行各业乐观、自信,认真努力生活的人们,自己的思想境界又高出了许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永远对生活、对工作、对家人有着赤诚而浓烈的爱。不由得感叹生活处处是课本,他们将书本上枯燥的文字演绎成最精彩的人生大戏,简单而又深奥。我又想起那句话:生活会给那些努力的人一个笑脸,永远不会辜负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

这些美好的事让我心醉,也让我更加明白记者所担负的责任。“铁肩担道义”——“道义”于我的理解是,自己做新闻工作,不仅仅是在记录和传播,更是在用自己的心和情传递一种信念、解读一个时代。我们用心报道新闻,不仅忠实履行着新闻人的职责,更无数次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让自己的职业操守得以净化、让自己的新闻良知得到升华。这道义不仅存在于天地之间,更助我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妙手著文章”——这“妙手”必须有深厚的文学功力做底气,写出的文章才有劲道和力量,才能有说服他人的能力。要想成为一个称职的记者,必须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书到用时方恨少”,生活处处是学问,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各类新闻报道中做到拿捏得当、游刃有余,才能将新闻本身的最佳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学习永远是生活的主题,记者更该如此,作为一个刚踏进门槛的新人,我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出最好的新闻报道。

不断努力,敢于担当,因为心中始终怀有一份对新闻事业最虔诚的热爱,因此,我愿做那个最能冲锋的新闻战士,因为这份责任,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正奔跑在新闻的路上。

优秀记者感言篇4

11月8日,是新中国的第十个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我们向你们———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新闻记者,致敬!和很多个日子一样,这是平凡的一天。一切都在缓缓改变,一切也都在缓缓地被改变。不变的,是我们的致敬。

这是几名普通新闻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名字。他们发自肺腑的话,是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坚持。让我们并肩前行!

黄叶飘飞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十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飞天周刊一个年轻的实习记者曾写过让我肃然起敬的一句话:喜欢这分艰辛,尊重这分使命,所以固守这分职责。

而事实证明,她的确没有把这句话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都市新闻人就就应这样,笃信成功的喜悦来自艰辛的采写编,而不是低俗的炒作和无聊的文字游戏。党给了我们使命,不是让我们接到一个热线就急匆匆“打抱不平”,或带着发稿任务满大街找“狗咬人”,更不是让我们居高临下地大喊一通,乱批一顿。为了固守职责,我们务必始终持续冷静、平和与辩证,走进都市生活,体察社会现象,倾听市民声音,继而概括又生动地聚焦我们生活着的都市,让相关部门、相关人甚至感兴趣的相关群体,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改善。

———李

在新闻这个行业中干了这么多年,我始终认为我干的是一件很重要、很神圣的事情。正因如此,我觉得我始终是战战兢兢的,生怕有什么遗漏或疏忽造成大错,以至于晚上做梦都被吓醒。做什么事情必须得做足功课,不然我会个性不自信,怕别人小看我,更怕读者觉得看我修改的版面、采写的稿件是浪费时间。

———兰

匆忙中,一天又结束了。放下手中的笔,细细回味,十多年的修改记者生涯,赋予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屈的性格,造就了我恪尽职守、是非分明的品德,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这会儿,我想说,将荣光与豪情稍稍收起,让我们肩负职责,从容前行!

———裴

记者是现实忠实的记录者和守望者。记者的价值,就在于把这种忠实的记录刻录成一段真实的印记。记者就应是现实主义者,以记录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为己任;记者也就应是理想主义者,总要想像着让明天的生活更完美,我们的社会更礼貌、更进步。记者这个职业永远是一种人生状态,你务必在一种状态下,在一种学习的状态下,在跑步的状态下做这样一份工作。

———关X

入行16年,面容已不再年轻,头发已不再浓密,青春已渐渐远去。在还不到回忆的年纪回首这16年的日日夜夜,惟感自豪的是:激情仍在,动力依然,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新闻是个充满挑战、需要激情、不怕艰辛、固守职责的行业,选取了它,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付出和努力。16年里,有成功、有遗憾、有欢笑、有泪水,但在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如一、力求上进、感动常在的群众里工作,心里是一种别样的温暖。节日来临,应对暖阳,大声说出———我无悔!

单字解释:

最新范文

同事离职时简短祝福语【优秀7篇】_范文祝福语作文2025-02-24 11:36:22

新学期的寄语_范文寄语作文2025-02-24 11:30:06

捐款献爱心倡议书简短(精选6篇)_范文书信作文2025-02-24 09:40:16

520祝福语【优秀4篇】_范文祝福语作文2025-02-24 09:36:23

小学毕业寄语简短_范文寄语作文2025-02-24 09:30:09

最新吵架后给老婆的道歉信(最新5篇)_范文书信作文2025-02-24 08:33:50

护士节优秀祝福语_范文祝福语作文2025-02-24 08:32:44

经典中秋寄语_范文寄语作文2025-02-24 08:30:07

关于公司防台风的通知(最新5篇)_范文书信作文2025-02-23 18:39:34

中秋节快乐的祝福语(汇总8篇)_范文祝福语作文2025-02-23 18: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