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词语:通志
拼音: tōnɡ zhì
繁体:通志
注音: ㄊㄨㄥ ㄓˋ
五笔:cep fn
相关词语: 九通 通漕 交通线 通俗 潜通 无所不通 邓通 感通 无通 有无相通 通则 淹通 先通 通人 通邑大都 僻志 多志 异志 荡寇志 屈志 张志和 标志 猛志 志力 笃志 刘志丹 同志 志同道合 逆志 典志
通志的意思详解
⒈ 表达意趣志向。犹通史。自宋·郑樵撰《通志》,后遂成史书的一种体裁。地方志的一种。记载省级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如《畿辅通志》、《四川通志》、《江苏通志稿》。
通志的国语辞典
⒈ 各省的志书称为「通志」。如《江苏通志》、《湖南通志》等,以别于县志而言。
⒉ 通达其意。
引《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谧为释劝论以通志焉。」
⒊ 书名。宋郑樵撰,二百卷。仿通史的体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以详述历代的文物制度著称。采摭浩博,议论亦多警辟,至今资为考镜。后人以此书与《通典》、《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
通志的引证解释
⒈ 表达意趣志向。
引《晋书·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 謐 为《释劝论》以通志焉。”
⒉ 犹通史。自 宋 郑樵 撰《通志》,后遂成史书的一种体裁。
⒊ 地方志的一种。记载省级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如《畿辅通志》、《四川通志》、《江苏通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