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词语:肠痈
拼音: chánɡ yōnɡ
繁体:腸癰
注音: ㄔㄤˊ ㄩㄥ
五笔:enr uek
相关词语: 肠臃 中肠 离肠 肥肠 空肠 情肠 他肠 曝骨履肠 灌肠 九曲回肠 充肠 酒有别肠 铁石心肠 降结肠 侠肠 溃痈 吮痈舐痔 养痈贻患 养痈遗患 舐痈吮痔 决疣溃痈 徙痈 养痈成患 养痈 外痈 朽痈
肠痈的意思详解
⒈ 亦作“肠癕”。
⒉ 中医指阑尾炎。
肠痈的国语辞典
⒈ 中医指肠腔脓肿。可分为大肠痈及小肠痈,前者指急性阑尾炎,多因湿热、气滞、血瘀等留驻肠中,气血郁阻而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局部性压痛和腹肌紧张等。
肠痈的引证解释
⒈ 亦作“肠疸”。中医指阑尾炎。《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作“肠臃”。
引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军吏李成 苦欬,昼夜不寐, 佗 以为肠癕,与散两钱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