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词语:类隔
拼音: lèi ɡé
繁体:類隔
注音: ㄌㄟˋ ㄍㄜˊ
五笔:od bgk
相关词语: 类申 类神 各从其类 五类杂种 贞类 触类而通 类禡 殊方异类 知类 无噍类矣 诸有此类 两栖类 流类 植类 引物连类 旷隔 人心隔肚皮 隔壁戏 天人路隔 断隔 修隔 隔笔简 隔症 远隔重洋 昭隔 隔辙 天壤悬隔 攸隔 天悬地隔 亮隔
类隔的意思详解
⒈ 音韵学术语。凡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有重唇、轻唇或舌头、舌上之异,叫做“类隔切”。隔者隔碍之谓,二者声不同类。故名。然古人制反切,皆取“音和”,如“篇,芳连切”,“篇”属重唇音“滂”p〔p'〕母,“芳”属轻唇音“敷”〔f'〕母。其实古无轻唇和舌上音,“篇”和“芳”都是“滂”母。唐宋人不知古音,谓之“类隔”,盖出于误会。
类隔的国语辞典
⒈ 音韵学上指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有重唇、轻唇或舌头、舌上的不同,称为「类隔切」。切语上字与被切之字古音本相同,但后世演变成不同的声类,因而造成切语不合的现象,即称为「类隔」。
引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人制反切,皆取音和,如方、府、甫、武、符等,古人皆读重唇,后儒不识古音,谓之类隔,非古人意也。」
类隔的引证解释
⒈ 音韵学术语。凡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有重唇、轻唇或舌头、舌上之异,叫做“类隔切”。隔者隔碍之谓,二者声不同类。故名。然古人制反切,皆取“音和”,如“篇,芳连切”,“篇”属重唇音“滂”p﹝p‘﹞母,“芳”属轻唇音“敷”﹝f‘﹞母。其实古无轻唇和舌上音,“篇”和“芳”都是“滂”母。 唐 宋 人不知古音,谓之“类隔”,盖出于误会。
引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无舌头舌上之分……古人皆读重脣,后儒不识古音,谓之类隔,非古人意也。”
王国维 《艺林·五声说》:“《韵英》诸书原本 秦 音,至其著书之方法,异於《陆韵》者有二:一改类隔切为音和切;二细分五音之清浊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