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词语:熹平石经
拼音: xī pínɡ shí jīnɡ
繁体:熹平石經
注音: ㄒ一 ㄆ一ㄥˊ ㄕˊ ㄐ一ㄥ
五笔:fkuo guf dgtg x
单字解释: "熹"字的详细解释 "平"字的详细解释 "石"字的详细解释 "经"字的详细解释
相关词语: 熹微 晨光熹微 微熹 熹烂 熹炭 熹娱 和平谈判 平庸之辈 平莽 平妖传 平脱 平价 轨道平面 平在 平巾 正平 平转 平潮 平生之志 平面视 平空
熹平石经的意思详解
⒈ 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汉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垱村。
熹平石经的国语辞典
⒈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据蔡邕等奏,准正定六经文字所刻的碑石经文。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石经。后亡失殆尽,近世续有残石出土。以汉隶写成,用笔冲和,结体方整,应规入矩,波磔不夸张,为当时国定标准字体。
熹平石经的引证解释
⒈ 东汉 时所刻碑石经书。 汉灵帝 熹平 四年根据 蔡邕 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 光和 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 河南省 偃师县 朱家圪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