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词语:惊弓之鸟
拼音: jīnɡ ɡōnɡ zhī niǎo
繁体:驚弓之鳥
词性:成语
注音: ㄐ一ㄥ ㄍㄨㄥ ㄓ ㄋ一ㄠˇ
五笔:nyiy xng pp qgd
反义词:初生之犊
单字解释: "惊"字的详细解释 "弓"字的详细解释 "之"字的详细解释 "鸟"字的详细解释
相关词语: 惊啼 惊殒 惊黩 石破天惊 惊悮 惊骛 惊鼙 惊悖 惊惕 惊神 惊肉生髀 惊嘷 惊叹号 惊鹊 惊唬 木弓 弓裘 弓履 纤弓 弓筋 春弓 楚弓 弓厢 弓月 危弓 弓仗 高鸟尽,良弓藏 挂弓 秦弓 犀弓
惊弓之鸟的意思详解
⒈ 弓箭发射后未受伤害而幸存的鸟。比喻因受惊恐而警觉特别灵敏的人,也指惊慌失措的样子。
英a badly frightened person;
惊弓之鸟的国语辞典
⒈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也作「伤弓之鸟」。
引《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
近心有余悸
反初生之犊
惊弓之鸟的引证解释
⒈ 曾受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语本《战国策·楚策四》:“更羸 舆 魏王 处 京臺 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 谓 魏王 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 更羸 以虚发而下之。
引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羣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晋书·王鉴传》:“黷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方氏 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西太后、荣禄 一伙人,屡受外国强盗的打击,早成惊弓之鸟。”
亦作“惊弦之鸟”。 《穀梁传·成公二年》“齐侯 使国佐如师” 唐 杨士勋 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