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词语:姜子牙
拼音: jiānɡ zǐ yá
繁体:薑子牙
注音: ㄐ一ㄤ ㄗˇ 一ㄚˊ
五笔:ugvf bb ah
单字解释: "姜"字的详细解释 "子"字的详细解释 "牙"字的详细解释
相关词语: 桂姜 洋姜 熬姜呷醋 齩姜呷醋 护身符子 穆护子 椰子浆 蛟子 私卒君子 五敛子 魫角冠子 房牙子 撒鸭子 脚鸭子 皮夹子 黄药子 打漩子 日天子 老板子
姜子牙的意思详解
⒈ 小说《封神演义》中人物。又称“姜太公”。名尚,传封于吕,又称“吕尚”。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傅之命下山辅佐周室。八十岁时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助武王起兵伐纣,统率许多道术之士,与纣王斗智、斗法、斗力,终于完成灭商兴周的大业。最后奉命发榜封神。
姜子牙的国语辞典
⒈ 人名。周初贤臣吕尚。参见「吕尚」条。
姜子牙的引证解释
⒈ 即 太公望 吕尚。周 初人。 姜 姓,字 子牙。俗称 姜太公。佐 武王 灭 殷,封于 齐。参见“太公望”。
引清 钱大昭 《迩言》卷五:“《孙子兵法》曰:‘ 周 之兴也, 吕牙 在 殷。’《史记·留侯世家》正义曰:‘ 太公,姜子牙,周文王 师,封 齐侯 也。’案:子牙 之字,盖始於此。”
《冷眼观》第二四回:“难不成他们的上帝是一种非怪、非妖、非人、非畜,所谓 姜子牙 的坐骑四不相去冒充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