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词语:商鞅
拼音: shānɡ yānɡ
繁体:商鞅(約前390-前338)
注音: ㄕㄤ 一ㄤ
五笔:yum afmd ( xq ue 390- ue 338)
相关词语: 商日 洋商 三商 清商曲 商品 函商 商业 商贾 宫商 驵商 商横 商战 商兑 小商贩 商界 众鞅 鞅绊 鞅郁 鞅鞅 韅鞅 息鞅 斯鞅 解鞅 羁鞅 鞿鞅 郁鞅 轮鞅 鞅掌 鞅轭 鞅鞈
商鞅的意思详解
⒈ 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本姓公孙。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因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今存二十四篇。
商鞅的国语辞典
⒈ 人名。(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孙,名鞅,战国时卫人。少好刑名法术之学,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为相,说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国富强后,受封于商。用法严苛,树敌众多,孝公卒,遂被车裂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