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词语:体语
拼音: tǐ yǔ
繁体:體語
注音: ㄊ一ˇ ㄩˇ
五笔:wsg ygk
相关词语: 染料中间体 透体 体法 体贴入微 口体 此事体大 斯事体大 雅体 卑身屈体 体德 屈节卑体 千金贵体 往体 简体字 体胤 语妙天下 缩略语 口语籍籍 流言蜚语 谎语 冷语冰人 浮语 随语生解 眼语 秽语 冷语 前言不搭后语 夸诞之语 禁中语 案语
体语的意思详解
⒈ 指魏晋南北朝时的一种反切隐语。即以两个字先正切,再倒切,成为另外两个字。又称反语。如晋孝武帝作清暑殿,有识者以为“清暑”的反语为“楚声”,因为清暑切为楚,暑清切为声。见《晋书·孝武帝纪》。
体语的国语辞典
⒈ 即用反切法表达的隐语。如笔谓「不律」,东谓「德红」之类。
引《北齐书·卷三三·徐之才传》:「之才聪辩强识,有兼人之敏,尤好剧谈体语,公私言聚,多相嘲戏。」
体语的引证解释
⒈ 指 魏 晋 南北朝 时的一种反切隐语。即以两个字先正切,再倒切,成为另外两个字。又称反语。如 晋 孝武帝 作 清暑殿,有识者以为“清暑”的反语为“楚声”,因为清暑切为楚,暑清切为声。见《晋书·孝武帝纪》。参见“反2语”。
引《北齐书·徐之才传》:“尤好剧谈体语,公私言聚,多相嘲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周顒 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异。”